临泉县统战宣讲进教堂“四同四促”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
文章来源: 临泉县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2016-09-26 浏览:2928 次 |
近年来,临泉县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精神,县委书记主动到教堂进行统战宣讲,临泉统战工作呈现出“同德、同心、同力、同向”的大统战格局,为该县实现“脱贫脱毒”、跻身皖北县域经济第一方阵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德共频促和谐。该县地处豫皖边界,人口众多、社情复杂,是全国第一人口大县,曾两次被国家禁毒委挂牌整治,社会治理压力大、责任重。近年来,县委不断强化统一战线“善治”意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统战力量,坚持为民导向,创新工作方法,社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一是加大统战宣传力度。县委书记主动深入教堂,面向全县近千名信教群众和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以及各乡镇(街道)民族宗教事务分管负责人宣讲社会治理工作,倡导树立拒毒防毒反毒意识,共塑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着重化解社会矛盾,唱响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主旋律;针对不同领域,依托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创设不同载体,开通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车,并开展“禁毒宣讲”“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及“和谐寺观教堂”创建等活动,广泛传播“与临为伴、与临为善”正能量。二是强化维稳意识。积极落实民族宗教工作“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和“乡村两级责任制”,细化分解统战工作目标任务,并将统战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体系,作为奖惩及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完善运行机制。制定民族宗教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结合县委“密切联系群众九项制度”及“深化群众大走访、深化矛盾大排查、深化积案大化解”活动,有效化解了群众矛盾纠纷,为临泉县经济弯道超车、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心共胆促扶贫。该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共有96个贫困村,14.6万贫困人口,为确保完成2019年“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政治任务:一是开展帮扶行动。统一战线组织实施“共同发展提升行动”,建立对口帮扶民族村长效机制,实行民族村发展包保制度;县政府每年列出80万元专项资金,用以扶持民族经济。二是打造帮扶品牌。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打造“同心帮扶”品牌。目前,该县共有74家企业结对帮扶74个贫困村,结对帮扶1480户贫困户。三是争取多方支持。积极争取省市帮扶单位、省工商联等上级部门对扶贫工作的支持,牵线建立对口帮扶贫困村12个。四是统筹统战力量。统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无党派人士以及工商联等统一战线团体和组织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县委制定的“中原牧场”“雨露计划”“光伏扶贫”等政策,与贫困户一起制定脱贫方案,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脱贫路径,并对项目落实到人,形成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进行分段分步落实。 同力共赢促发展。一是广泛招商引资。充分利用统战工作优势,采取广泛联系、积极协调、主动服务等措施,争取更多企业到该县投资兴业。近年来,共引进台资2亿多元,兴办台资企业8个。二是塑造民族文化品牌。积极参与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围绕“红色、绿色、特色、古色”,充分利用姜尚故里、古沈故园、陈蔡之地等历史文化品牌,整合文化资源,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培育杂技文化市场,打造“中原旅游目的地”。如拟投资5亿元打造长官民族文化小镇。三是成立行业商会。成立行业商会,组织非公企业参加展销会,引导会员企业“调转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目前,全县有行业商会19家,乡镇工商联合会29个,非公经济在全县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支持异地(临泉)商会建设,加强与异地工商联(商会)的联系,积极实施“接您回家”活动,鼓励在外临泉籍成功人士回乡兴业。四是加强企业服务。开展“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融资活动,建立党外代表人士联系制度,主动联系、主动服务,为会员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同时在非公企业设立政风行风及党风廉政监督点,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同向共行促进步。一是加强人才储备。建立健全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等代表人物动态管理数据库,开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综合评价工作。目前,该县有党外拔尖人才418名,党外后备干部84名,其他党外代表人士300名。二是加强政治引导。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及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守法诚信和理念信念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营造共造共谋发展的社会氛围。三是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并将优秀党外人士纳入参政议政平台,推动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目前,全县有副科以上党外干部21名。(刘磊 王文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