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当前位置 : 首页  >  建言献策

民建市委建议:发展智慧农业助推智慧阜阳建设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9-21 浏览:5211

        不管城市怎么“智能化”,城市居民的吃喝用等绝大多数产品或者说原材料是来自农业,智慧城市的实现需要农业强力支撑,智慧城市的工作难点最终会落在农业上,特别需要普及智慧农业以促进智慧城市建设。虽然我市是农业大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但由于基础弱、底子薄等原因,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较低,智慧农业发展刚刚起步,助推智慧阜阳建设需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

        一、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近两年,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我市积极探索实施“智慧农业”,取得初步进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开始见效,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驱动,推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基本覆盖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及加工等领域;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较快,涌现出了一批特色农产品电商企业,电商交易额迅速增长;涉农数据资源有了共享平台,信息服务明显提升等。

        尽管我市“智慧农业”在稳步推进中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智慧农业的概念及意义还没有得到广泛认识与接受,人们对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还感到很陌生。二是基础薄弱,物流、信息装备等还没有普及与配套,智能高端装备较少,安装运营成本较高,短期内效益不明显。三是多数试验示范基地都是政府项目,还没能起到引领带动作用,顶层规划设计有待完善。四是人才严重缺失,无论是科研创新,还是推广应用,皆需大量人才,现代农业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现代营销技术等复合型人才尤其稀缺。五是产业特色不明显,经营不成规模。

        二、 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建议

        1、抢抓智慧农业发展机遇。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互联网+现代农业”是近两年中央文件的亮点,也是目前发展的热点,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农业实现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我市应抢抓国家发展智慧农业机遇,争取国家和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项目,开展智慧农业示范,引领我市农业转型升级。

        2、提高智慧农业公众认识。智慧农业技术与目标是与智慧城市不谋而合的,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现代技术为特征,具有生产、生态、生活等多功能性,是知识、技术、资本密集的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其大宗农产品生产淡化,“名、特、优、新、稀”的产品、生鲜产品和安全绿色产品成为生产重点,不仅满足城市食品需求,而且能成为城市“绿肺”、满足休闲等需求,还有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助于农民增加收入,有助于脱贫攻坚。要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手段广泛开展宣传,提高公众对智慧农业的认识。

        3、制定智慧农业发展规划。智慧农业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顶层设计和分阶段推进,只有在政府的规划引导下,智慧农业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发展。因此,我市应制定智慧农业发展规划,从基础设施、专项应用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对智慧农业的建设任务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形成全市统筹布局、部门协同推进发展格局。

        4、设立智慧农业专项资金。将智慧农业建设和发展经费纳入财政资金预算,明确资金使用时的财政配套比例,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市场化,建立政府引导、科技支撑、企业运营的参与机制,将国家公益性补贴和市场化运作有效结合,完善多元投融资渠道,试行农业数据与服务资源的有偿交易等方式,弥补政府供给主体的功能缺陷,实现智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优化智慧农业发展环境。研究制定智慧农业建设相关标准,加强智慧农业的法制化建设,在信息发布、共享、保密、可靠性以及信息市场规则上做到有法可依。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建立智慧农业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考核标准和办法,推动智慧农业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6、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有效整合各类网站信息,规范信息采集超标准,完善涉农步门和涉农信息的交流共享机制,形成多部门联动、一站式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建立市、县乡农业生产决策指挥调度中心和农业专家系统平台,完善特色农产品数字化模型,实现数据处理与用户群个性化需求的有效对接。

        7、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完善待遇落实机制,吸引专家学者、高校毕业生等投身于“智慧农业”建设。有针对性地培养既懂农业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性人才,可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建立专门的农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和培训网点。

        8、加强薄弱环节建设。重点加强智慧农业生产技术攻关,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智能装备在城市郊区设施农业生产中的集成应用,引导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在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产销衔接、农机作业服务等方面,探索信息技术应用模式及推进路径,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与电子商务,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与信息化建设,保障市民第一时间吃到生鲜农产品。重点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建设,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各环节的责任可追溯,确保城乡居民“舌尖上的安全”。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规模经营发展,在优势特色产业区域积极推动产业联合体发展,为智慧农业集约化发展奠定基础。重点发展效区生态、健康、体验、采摘、观光农业,为市民休闲提供好去处。  民建阜阳市委会  (李庭奇) 


 


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