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贫困这块“硬骨头”该咋“啃” |
文章来源: 农工党阜阳市委 发布时间:2019-04-25 浏览:8377 次 |
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对农村各种惠农政策叠加,对贫困人口精准施策,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阜阳某村为例,全村共1196户人口,282贫困户,已脱贫253户,未脱贫29户,剩余未脱贫户主要体现在四大类,衰老(弱)、疾病、残疾、智障。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 衰老贫困户有子女的及时督促子女赡养,没有子女的纳入五保供养,经济上都能实现脱贫;但对于无或弱自理能力的老人且无家庭照顾的,即使经济收入能得到保障,却面临诸多生活问题,如取钱、买药、看病,甚至拨打电话这样事情做起来也困难,这类老人的生活状况堪忧。 疾病类,对于大病患者需要大批医疗费用,家庭无力支付者,及时发现进入贫困系统,治疗费用由351、180政策保障,使患者家庭生活能正常运转。该村2018年新纳6例贫困户,都是诊断为癌症等重大疾病患者的家庭。对于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药物维系,可通过办理慢性病卡,来解决医药费用问题,但对于慢性病药品,村、镇的医药室,药品种类难以齐全,在指定购买可以报销的医院,常常不能买到自己需要的药,而只能通过自付费用到药房购买,这就加剧了这类贫困患者的经济负担。会使一部分的慢性病患者,有一定致贫风险和贫困户患者难以脱贫或脱贫质量不高问题。 残疾、智障贫困又分有劳动能力且生活能自理类,老弱劳动能力生活基本自理类、生活不能自理类,对于第一类基本不会出现贫困问题,对于后两类,如果家庭中有足够的劳动能力予以照顾保障,经济上有低保、残补补充,也不会再有绝对贫困问题。 综上可以看出如果一个家庭出现衰老、疾病、残障成员,家庭如能予以保障,经济上有国家政策支持,消除绝对贫困不是问题。而在农村,在一个家庭会同时出现残、病、智障者,他们因先天身体智力缺陷或是其他原因而只能再次与身体智力缺陷者结婚生育,形成较为严重的整个家庭的能力贫困,能力缺陷,有的甚至后代中又会有身体智力缺陷者,形成代际传递,这类贫困户基本属于最弱势的社会群体,他们一般思想闭塞、受教育有限、生活质量低下,单纯的靠物质帮扶,也难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最终的剩余贫困问题,多集中在这一类贫困户中。 建议: 一、加快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对家庭不能给予照顾的且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通过养老机构予以保障。对于农村无人照顾的老龄人群,重点关注,随着他们年龄增加,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护工对他们定期进行照顾。 二、加强村镇卫生室建设,完善村民常用药品供应,扩大慢性病人药品覆盖范围,提高诊疗能力和水平。 三、对生活不能自理且家庭无法保障的残疾、大病贫困户,建立档案,经济上政府兜底,在服务上通过志愿者服务、爱心人士认领、村定点帮扶的政府+社会模式来保障这一类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 四、对农村的智障等有遗传疾病的人群,要对他们的婚姻生育问题给予干预引导,防止代际传递,提高人口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