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工商联:在民营经济大发展中体现责任担当 |
文章来源: 人民政协报 发布时间:2019-06-28 浏览:3009 次 |
6月25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18年度发展民营经济考核有关情况。阜阳市发展民营经济考核拔得头筹。在阜阳民营经济靓丽成绩单的背后,工商联作为党委、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纽带和助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阜阳市工商联秉承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的宗旨,积极主动作为,切实体现出了工商联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责任担当。 截至2018年底,阜阳市民营企业发展到97103户,同比增长37.25%;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64022户,同比增长19.06%,市场主体总量位居全省第二。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64.78万人,同比增长21.99%。2018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126.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64.0%。民营经济完成税收213.51亿元,占全市税收比重的75.86%。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9.4%,居全省第一位;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3.1%。全市民营工业增加值达到5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民营企业实现出口额71.46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78.64亿元比重的90.87%,同比增长22.8%;获得专利授权4892个,同比增长104.17%。 据阜阳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聂磊介绍,为促进阜阳民营经济大发展,阜阳市工商联针对当地民营经济的难点、痛点、堵点等问题开展调研,研究对策,为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做出努力。 一是,阜阳市工商联围绕热点难点,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参与政治协商,通过政协平台积极建言献策,以大会发言和团体提案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鼓干劲。参与政党协商,先后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广泛深入调研。 二是,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阜阳市工商联促成党委、政府与非公有制经济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推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随时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开展“面对面”交流活动。每年春节前夕,承办召开全市工商企业代表座谈会。市四大班子领导、32个涉企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与全市100多家工商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为新一年工商企业发展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完善“工商联直通车”机制。如实向党委、政府反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和共性问题、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提出的意见建议,并跟踪落实情况。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开展“着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专题调研,分别召开政府部门、企业、商会座谈会,发放问卷300多份,撰写专题调研报告,提出符合阜阳市实际的政策建议。 三是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助推营商环境的改善。“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是安徽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即组织千名机关干部,深入千家企业,送思想、送政策、送项目、送要素、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阜阳市唯一参与“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的人民团体,阜阳市工商联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走访民营企业,掌握第一手信息,第一时间帮忙不添乱。稳步推进民营企业调查点建设,顺利完成民营经济运行状况季度监测和专项调查,准确反映了阜阳市各行业、各类型企业生产经营和营商环境情况。 四是帮助解决要素难题,促进企业心无旁骛创新创造。例如,开展“百名仲裁员服务千家企业”活动,参与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共同解决劳动关系中重大问题和争议。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缓解企业用工难。阜阳市工商联产业投融资委员会还开设“强化公司治理,防控金融风险”专题研修班,增强民营企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意识,畅通银企对接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