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当前位置 : 首页  >  建言献策

关于加快推进我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文章来源: 农工党阜阳市委 发布时间:2022-10-19 浏览:16476

预制菜一头连接田间,一头连接餐桌,纵跨上游农业、中游制造业、下游餐饮业,是备受关注的行业新风口和投资新赛道。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对促进创新创业、扩大就业、推动消费升级和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预制菜的上游以基础农产品为主,预制菜产业的兴盛和第一产业实力息息相关。我省特色现代农业、物流业和冷链产业的高速发展,为预制菜产业提供了天然的孵化器。我省预制菜产业布局合理,发展目标明确,发展前景可观,但也存在一些瓶颈困难。

一、我省预制菜产业发展难点

(一)标准化程度较低,食材品质难以保障

我省虽具有较好的预制菜产业发展基础,但由于全省食品加工业现代化水平相对不高,标准化程度较低,造成预制菜产业产品品质难以保证。

(二)小、散、乱,行业发展缺乏规范

预制菜产业虽然市场空间巨大,但进入门槛较低,且长期以来缺乏规范发展,加之近年来新冠疫情给餐饮业带来巨大改变,使得从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的预制菜生产企业占比较大,造成产业发展存在小、散、乱问题。

(三)研发与应用水平较低,预制菜品牌缺乏知名度

未来人均食品支出还会继续保持增长,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对食材的要求不仅是新鲜、口味好,更注重健康,“低碳水、低脂肪、高蛋白”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饮食目标,目前我省预制菜产业发展研发与应用水平较低,预制菜品牌缺乏知名度,预制菜“走出安徽”存在困境。

二、意见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产业平台

出台各种奖补激励政策,为预制菜企业提供税收、融资、营销等一系列支持。在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高标准配套预制菜产业基础设施,优惠用地政策,用多种模式助力入园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加快布局一批符合预制菜标准的智能化冷库区、常温库区,保障冷链仓储服务供给,差异化打造集低温加工、仓储保鲜、冷链配送于一体的冷链物流体系,解决预制菜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的痛点。依靠我省丰富的食材资源,建立预制菜产业区域协作联盟。建立集上、中、下游全链条覆盖的预制菜核心产业科技园区平台。通过培育优质肉类、蔬菜品种,推进绿色生产基地建设,把农产品标准化工作和预制菜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建成全国重要预制菜原料供应基地。

(二)树立品牌效应,培育龙头企业

在我省特色预制菜选品上可以依托各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与各地大型酒店、知名菜系品牌、预制菜生产加工及流通企业建立联系,挖掘我省特色产品,鼓励本地企业做大优势品牌、开发新品牌,争创国家级、省级名牌,形成强大品牌资产。全力支持老字号企业转型升级,保持创新活力,用现代化新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实现名牌企业带动餐饮产业效应,起到龙头作用。

(三)建立研发平台,强化技术攻关

围绕预制菜产品开发的技术瓶颈,筑巢引凤,推动实力雄厚的科研单位参与研发,鼓励科研人员驻园入企定向进行科技攻关,开发有竞争力的预制菜产品,开拓市场,实现产学研联动。建立预制菜产业联合研发服务平台,针对我省特色预制食品种类少、结构单一、品质易劣变、规模化不足等问题,积极与国内外有关预制菜产业权威机构、权威专家进行广泛多样的合作,重点开展我省特色预制食品的工艺挖掘与优化升级、营养均衡与精准设计、多源性配料制备、特征风味与质构保持、品质保真和安全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

(四)多元并举,搭建线上线下营销平台

建立预制菜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健全产销衔接、线上线下融合、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预制菜产品销售平台。整合各商家对接多元化电商渠道,打开更有想象力的个人消费端市场。线上与天猫、京东、抖音、快手、拼多多等渠道平台进行联合;线下与美团买菜、京东生鲜、盒马鲜生等平台深度合作,实现多商圈合作。

(五)提升监管水平,确保食品安全

建立健全预制菜食品安全标准监管平台,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既要为预制菜新业态提供包容的监管环境,也要防控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要形成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及媒体等多方面多层次监督管理体系,制定问题产品召回和处理方案、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食品溯源系统和全程仓储运输温湿度实时可视化监控系统,推广绿色环保预制菜包装,确保预制菜品的安全、新鲜,搭建全产业链条供需桥梁。

(六)完善规范标准制定

鼓励有关社会团体、企业制定预制菜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推动预制菜徽味系列标准出炉,逐步完善我省预制菜从田间到车间最后到消费者房间系列标准,推进预制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