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公立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
文章来源: 农工党阜阳市委 发布时间:2017-02-20 浏览:3377 次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未来,早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中央和一些地方出台了不少的规定和办法,许多地方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随着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薄改”政策的落实,一些乡镇学校陆续盖起了实验室、微机室、食堂和宿舍等基础设施,尤其是在留守儿童集中的乡镇偏远公立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有效缓解了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也充分发挥了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主渠道作用。但是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近日,为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农工党阜阳市委抽选精英骨干,形成调研小组前往阜阳市临泉县临化中学、颍东区新乌江镇中心学校、阜阳市第十六中学,对公立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发放200多份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留守儿童日常管理现状 通过调研,发现寄宿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饭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个百分点,平均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个百分点。学习和校园生活状况更糟糕,上学迟到(49.2%)、没完成作业(54.6%)、不想上学(45.6%)、对学习不感兴趣(48.9%)、听不懂老师讲课(62.9%)、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56.7%)、成绩下降(78.5%)以及被老师惩罚(67%)的寄宿生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相差5.9~12.6个百分点。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寄宿生表示晚自习经常有老师答疑的仅有四成(40.4%)。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寄宿生学习之余或节假日最经常做的是在家看电视和上网吧(50.1%),其次是在室外锻炼、玩耍(38.5%)。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就餐满意率仅六成多;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留守儿童寄宿之后,寄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最集中的场所,如何做好寄宿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策空白 1、缺乏专门的资金渠道,导致管理资金短缺 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的收费有严格的规定,特别是“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之后,学校办公经费全部由政府按学生人数下拨。这些经费专款专用尚且捉襟见肘,无法腾出多余经费用于其它方面,导致留守儿童的管理没有固定的资金渠道。由于没有相关政策,无法支持乡村基层教师的管理费用,教师的工作量大,压力也大,不少人长期住在学校管理学生,尤其是节假日期间,他们却无法获得加班费用。 资金缺乏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是“专人管理”落实不到位。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留守儿童以校为家,长期生活在学校,双休日、节假日需要配备专门的人员管理监护,尤其是心理咨询专职人员,这些人员的工资、节假日工作补贴无固定资金,无法调动监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有些学校虽然也聘用部分寝室和食堂生活老师,但为节省资金,这些人员大多为社会闲杂人员,对于学生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基本的医疗常识知之甚少,每到晚自习学生放学后和节假日等“8小时”以外的时间,学生处于游离状态,这给管理带来安全隐患。其它如学校开展文娱活动必备的硬件设备无从添置,学校的留守儿童活动室由于经费紧张,也无法正常开展。 2、教育主管部门不重视 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在政策引导上出现偏失。在对寄宿学校的视察、评估中不能将留守儿童工作作为督导评估的重点之一,一些教师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却得不到应有的承认,挫伤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管理方式简单化 公立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儿童大多采用封闭式管理,这种管理有它的好处,但是封闭管理的弊端也是极其明显的。 1、封闭式管理使社会功能学校化,教师要承担多重角色,增加了负担 封闭学校的教师既要承担原有的教育任务又要充当学生实际上的监护人,不但是学生的老师,还是学生的“父母”。教师不光要管孩子的读书学习,还要为孩子们的衣、食、住、行、病担忧,为孩子在校的一切担忧。教师的职责增加了,精神负担也随之加重了,这种负担的加重会对教师的生理心理造成相应的负面影响。 2、封闭式管理阻碍孩子与外界的沟通联系 封闭式管理切断了留守儿童与社会的联系,虽然可以保障留守儿童的安全,使学生免受社会的负面影响,但是如果长期把学生关在学校,无异于使学生成为“笼中小鸟”,长此以往会弱化留守儿童的飞翔能力,使他们失去搏击长空的翅膀。同时,他们每天所见只是老师和同学,人际关系简单,沟通能力、应对社会复杂环境的能力都得不到锻炼,必然成为温室中的花朵。 3、封闭管理容易造成思想麻痹,放松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 一些学校对留守儿童一关了事,放松了心理疏导,放松了思想教育,用表面上的严格掩盖了实际的组织松散,表面上的周到掩盖实际上的教育缺位。校园内部的“放羊式”管理,同样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现下有许多家庭离异的孩子,性格上表现出孤僻、自私,不善言谈。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心理疏导,可能会导致孩子仇视社会,出现犯罪、自杀等不良后果。 (三)教育手段形式化 一些寄宿学校由于不能正确地处理教学与管理的矛盾,以教学代替教育,以上课代替管理,有关留守儿童的工作计划,工作措施只停留在纸上,成为应付检查的所谓“材料”,实际工作不能真正落实到位,只是在应付上级检查时做一些表面工作,用形式主义代替真抓实干,组织机构有名无实,人员配置抓差充数,留守儿童的情感危机、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解决。在教育上,一些教师不能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开展教育工作,甚至把留守儿童问题与其他学生问题混同起来,采取“一锅烩”的工作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情感问题。 二、意见建议 (一)政府干预,强化政策导向 1、政府拿出专项资金,解决公立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经费紧张问题 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公立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管理细则》,对于留守儿童学校,政府应拿出专门财政资金,作为寄宿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经费专款专用,解决班主任津贴、监护人员的工资和节假日加班补助经费不足问题,确保学校聘用高素质的监护人员,调动留守儿童工作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对于弄虚作假的学校,查出以后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对于获得过“留守儿童特色示范校”的学校,有关部门每年应该采取复评的方式,不合格学校应降格或摘牌。贫困地区应多方面筹措资金,采用社会捐助、社会办学等形式解决资金问题。 2、建议将留守儿童集中安排在有条件的公立寄宿制中小学,实行留守儿童择校准入制度 对留守儿童学校加大相关投入,既可以避免普建浪费,又可以更好地培养留守儿童。扩大留守儿童学校的生活区,逐步完善生活区设施,让孩子们课余有地方玩、学。在这些生活区内可以开设免费书法、绘画、武术、音乐、舞蹈、足球、写作、手工等兴趣班,不求孩子们都成名成家,只求同学们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如果师资力量不足,可以试着由政府出面,聘请社会志愿者。 3、强化目标责任制,将关爱、救助、保护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问责体系 上级主管部门要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对各乡镇留守儿童排查情况、控辍保学、留守儿童之家等示范校创建、心里咨询室建设、个案管理和家访等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实、工作不力、任务不落实的严肃追究责任,特别是对底数不清、风险隐患排查不实、突发事件处置不及时、关爱帮扶流于形式的,采取约谈、挂牌督办、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方式进行问责,并将督查结果纳入单位和个人绩效目标考核。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把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作为考察校长、学校工作情况的重要依据,采取“一票否决”的方式。对工作不尽责的校长予以严肃处理,对工作不达标的学校予以降格,并限期整改。 4、制定专门政策,对从事留守儿童工作尽心尽责的教师予以奖励,在晋级晋升上予以优先。 (二)管理方式多样化 1、管理上封闭与开放相结合,发挥封闭管理的优势,同时增加留守儿童的社会活动,组织留守儿童走上社会,到工厂企业参观学习,对高年级儿童采可用自愿者的方式到社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尽可能地让留守儿童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 2、寄宿学校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督察力度,督促教师有针对性的制定留守儿童工作活动计划,严格按计划开展工作,避免活动的临时性。在节假日期间,应科学安排留守儿童的生活,在时间安排上,应既紧张又活泼,避免单调松散。在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时,要有意识地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专门设立有关节目或项目让其主动积极地参与,也可以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开展一些类似夏令营形式的专题活动,使他们能自然融入集体生活,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消除自卑感和孤独感。创造条件为留守儿童开辟图书阅览、体育锻炼、上网阅读、卡拉OK、绘画书法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场所,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 (三)教育手段特色化 应该针对不同儿童的特点采用有特色的教育手段,高效开展教育工作。 1、对留守儿童开展各方面的关爱工作。 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难题,在做好定期的留守儿童祖辈家长培训之外,充分做好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各方面的工作。关心留守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关心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体验。学校可减免贫困生餐费;吸纳表现好的留守儿童进入学生会等学生自主管理机构;带领留守儿童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学雷锋、宣传文明礼仪、慰问老教师、参观花卉养殖基地、清明祭扫烈士墓等。 2、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转变思想,改变观念,提高对留守儿童工作的认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加强心理咨询教师的专项培训工作,研究本校本班级的儿童特点,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儿童,采用不同手段开展工作。比如,民办学校临泉临化中学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特别关爱”、“结对帮扶”、“共享蓝天”、 “心理阳光工程”, “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等特色活动,值得学习借鉴。 3、建立“留守儿童”登记档案制度,结对帮扶制度,健全教师谈心制度,关爱应急机制。做好活动计划、制度的落实工作,加强检查督促,避免纸上谈兵,做表面文章等弄虚作假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