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当前位置 : 首页  >  建言献策

民革阜阳市委会建议:阜阳市教师队伍健康状况调查及提高教师健康水平的建议
文章来源: 民革阜阳市委会 发布时间:2017-04-24 浏览:335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的推进,教育的作用不断突显,全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广大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悄然而至,那就是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了,教师的压力也相应大了,课堂教学、教育科研、职称考核、继续教育,等等,就像一个个紧箍咒一样紧紧的扣在每一个教师的头上。不少教师身体素质下降,自卑、失眠、焦虑等症状出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既不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也影响教育的质量。

        一、教师健康总体状况

        我市现有在职教师近十万人,本次调查内容分身体、工作、生活、心理四部分,采用发放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努力使调查结果具有真实性、科学性。

        调查问卷列举了11类身体疾病,教师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进行选择,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教师92.6%患有1种以上身体疾病,有47.2%教师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有10.9%的教师认为自己有心理障碍。11种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四类疾病依次为:第一,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34.2%;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20.2%;排在第三位的是心血管疾病,患病率15.5%;第四是骨关节疾病,患病率13.3%。女教师妇科疾病患病率较高,占25.8%。据有关资料显示,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等疾病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如紧张、压抑、烦躁、郁闷等,均会产生消化系统的不良症状;呼吸系统疾病则与教师讲话多、发声不科学和长期吸入粉尘有关;经常站立、伏案工作、缺乏锻炼是导致骨关节疾病的主要原因。

        二、教师工作情况

        1、课时量大,工作时间长

        教师周课时量普遍较大,除学校领导外,教师代课12-14节课的占32.8%,14-16节课的占41.2%,16节课以上的教师比例为24.1%。有人曾说出门最早和回家最晚的是学生,其实我们的教师也是这样披星戴月地工作着,虽然省教育厅出台了减负禁令,但教师们面对社会、家长过高的期望和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总是放心不下,千方百计让学生早到校晚回家,我们教师很无奈。

        2、用于工作的业余时间较长

        教师们除了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指导课外活动、做学生思想工作、搞教育科研、家访、学历进修等,这些工作,大部分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的。每天用于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的业余时间为0.5小时的教师比例为4.4%,0.5-1小时的占26.3%,1-1.5小时的占29.6%,1.5-2小时的占20.8%,2小时以上的占18.3%。

        3、缺乏体育锻炼,休闲活动单一

        问卷列举了散步等9个锻炼项目供选择,比例最高的锻炼项目是散步,占,25.6%,其次是打牌,占16.3%,其余几个项目如打球、游泳、跑步、跳绳等选择的人寥寥无几。教师的社会交往面较窄,休闲活动也很单一,90.1%的教师有空就在家看电视或上网,有空选择睡觉的比例也很高,占55.3%。看电视、上网与睡觉比例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太累,由于工作累而不想锻炼,由于缺乏锻炼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走入了恶性循环。

        三、教师的心理状况

        在对教师心理状况调查时,我们也列举了上班时的心情、疲劳感、失眠、心理压力等10个因子,每个因子又分不同程度让教师进行选择,结果并不乐观。

        1、身体疲倦,心情烦躁

        教师上班时心情愉悦的仅占13%,心情一般的占64%,有焦虑感的占16.6%,有20.4%的教师感到烦躁。有56.7%的教师表示自己经常有疲劳感。心理压力大是造成疲劳感的首要原因,占74.4%,其次是工作量大,占61.3%。有65.1%的教师感觉到自己精力下降,46%的教师感觉注意力衰退,43.3%的教师不自信,有38.2%的教师甚至觉得郁闷。从座谈中了解到,有的教师在上公开课前,至少有两个晚上是“一点都睡不着的”,上完课候便感觉骨头像散了架似的。曾去听一位教师上公开课,师生相互问好后学生还没有坐下教师就急着上课,可见其心理的紧张程度。如果一个学期上3节公开课,身体怎么吃得消?

        2、心理压力大 经常失眠

        调查对象中表示没有心理压力的只占1.5%,感觉心理压力很大的却占了39.5%,这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工作量大、教育科研、经济状况等都会引起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认为心理压力来自教育科研的比例最高,占52.9%。经济状况是困扰教师的一个实际问题,农村教师的收入与城市学校教师有着一定的差距。在对教师人际关系紧张原因进行调查时,26.3%的教师认为来自家长、社会,其次是来自学生,占21.6%。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失眠的比例较高,不失眠的只占12.2%,经常失眠的占12%,遇事失眠的占71.6%,这与工作压力大、教师自身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交往面较窄、承受能力不强等有关,而失眠又是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的罪魁祸首。

        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对教师进行“对所从事的职业的态度”进行调查时,表示很喜欢的仅占5.7%,喜欢教师职业的占57.1%,不喜欢的占5.5%,无奈的占31.7%。座谈中,有的教师说:刚开始工作时还是比较喜欢的,当初是怀着满腔热情走上讲坛的,但这种热情慢慢地在消磨,现在基本成了谋生的手段和一种习惯了。这种变化,并不能简单归罪于他们缺乏敬业和奉献精神,究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过高的标准、过严的要求、相对较低的收入,难免使教师内心产生不平衡。

        四、影响教师健康的原因浅析

        1、社会、家长对教育的高要求,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压力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教育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全社会都密切关注教育,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的压力了越来越大。因为教育重要,所以教育不能出现任何闪失,一旦教育的实效与期望产生偏差,就是教师的责任。而事实上,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风气、家庭教育等,教师付出了努力,但教育效果往往很难与之成正比。我们的教师,可以不在乎收入的多少,但在乎社会的理解、别人的尊重和工作的实效,所以,教师缺乏产生动力的成就感,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要求教师有渊博的学术知识、精深的专业修养、高超的教学技艺、高尚的道德情操、较高的教学质量等,家长把望子成龙的热望转嫁到教师身上,而且随时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对于家庭作业的安排,如不安排家长有意见,说老师太懒,如布置作业,家长还是有意见,说孩子太累。为了不使家长多告状,教师们处处谨慎小心,尤其是教育学生时心理压力更大,生怕由于孩子心理素质差、承受能力低而发生不该发生的事。这样,教师们处于矛盾中,一方面职业要求教师要教好书育好人,另一方面孩子承受能力太差,家长又时时监督着教师的举动,使得教师落入了想管又不能多管但又不得不管的为难境地,心理很压抑。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对教师的考核中把学生的考分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而且考核结果与评职称等直接挂钩,造成了教师间相互封闭信息,产生关系不和谐的现象,这些都会给教师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2、工作量大、负担重,导致教师健康状况下降

        教师是一种压力程度颇高的职业,教师承载着社会对新一代的期望,真是任重而道远。教师工作总体上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累”。教师们白天要伴着学生,上课、辅导、做思想工作等,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其他行业,业余时间还要批改作业、备课、写论文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承担许多其他事务,如学生的活动、用餐、安全、校外表现等,真可谓是身累、脑累、心累。长年累月的忙碌,身心得不到必要的休息和调节,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3、保健意识不强和保健知识的缺乏,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

        作为知识分子,教师们都积极要求上进,希望自己有所作为,常常是勤勤恳恳,忘我地工作,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又使教师缺乏成就感,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不良情绪,而教师又缺乏排解不良情绪的途径和方法,长期积压的心理压力,让教师们透支着健康。

        部分教师自身缺乏保健和锻炼的意识,饮食不够合理,生活没有规律,经常熬夜等,致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从心理学角度说,有的教师抗焦虑程度低,不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有的教师人际关系不和谐,不能接受新事物等,使自己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4、缺乏释放渠道

        大禹治水,讲求疏导,其实拍呀解困何尝不需要疏导,合适的疏导渠道十必须的。人生处于泥泞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缓解情绪、释放压力,教师是一个高压力的工作,急需要一种宣泄的途径,如果没有,只会将痛苦积压,知道超出自己的承受力,进而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5、家庭负担重

        教师在学校里往往独当一面,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管理任务,是教育工作的骨干,而在家中又是家庭的支柱,上有老,下有小,无法和柴米油盐酱醋茶脱开关系。老师们忙完工作忙家务,基本上是中午晚上连轴转,超负荷的运转,使老师们身心疲惫,甚至积劳成疾。

        五、提高教师健康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期的、潜移默化且又是全方位的,教师的身体健康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孩子们能够顺利地健康成长的前提。提高教师身心健康水平,对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意义重大。

        1、全社会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围

        我国古代就形成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然而几千年来,还是没有把尊重教师和尊重教师的劳动完全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政府应从政策着手,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要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各种传媒,宣传正确的人才观和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推动尊师重教社会风气的形成。教育主管部门应从政策、管理着手,减轻教师负担、完善对学校与教师的评价体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等,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2、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教师体检,把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落到实处

        政府部门要拨出专款对教师进行年度体检,及早查出健康隐患,及早治疗;也可以组织医务人员经常到学校进行义诊,对教师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提高教师的保健意识。

        3、通过建章立制真正提高教师的实际收入

        要提高教师的健康水平,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教师工资的投入。教师的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政府发的工资,如果教师连最基本的生活水平都得不到保障,何谈健康水平?可采取的措施很多,比如,实行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制度,改革职称晋升聘任办法,建立和完善绩效工资、未休假津贴等制度等。

        4、真正把教师节作为一个重要的法定节日来庆祝

        通过教师节开展一系列庆祝活动,大力宣传教师对国家和社会的积极贡献,树立教师的光辉形象,塑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教师节那天要给老师放一天假,让老师们好好休息一下,或是组织教师进行参观学习活动,或是观看文艺演出,或是组织教师参加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比赛,让老师们彻底地忘掉工作,尽情地释放一下。有关部门也可利用教师节去看望一下离退休教师和困难教师,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总之,要让教师通过教师节找出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自豪感和光荣感,从而在身心方面获得极大的愉悦。

        5、学校要为教师身心健康创造必要的条件

        学校环境是教师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和生活场所,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所以改善学校环境对促进教师身心健康显得十分重要。

        学校领导要尊重教师,以诚相待,公平公正,努力为教师排忧解难,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创设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领导的评价左右着教师的自我认知,因此,无论是在教师成功还是失败时,学校领导都要客观地加以引导,要多给予教师鼓励、支持和帮助,使教师能正确归因,不断成长。学校要多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发挥才能的舞台,鼓励教师大胆工作、开拓创新,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度,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组织对教师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培训,多提供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及时排解教师心中的烦恼。

        重视教师身体健康。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睡眠不足、缺乏锻炼等因素,导致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学校要想办法通过培训等手段,提高教师工作效率,缩短教师在校时间;统筹安排学校各项工作,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工会要多为教师提供身体保健类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自我保健和锻炼意识;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教师健身房,供教师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要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开展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为教师提供锻炼的机会,同时培养教师的集体主义观念、事业心和责任感,帮助教师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工会还应认真做好教师的疗休养工作,建立教师定期体检制度,努力为教师的健康提供优质的服务。

        3教师应积极为自身健康而努力

        对教师个体而言,在无法改变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要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关键在于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锻炼和自我保健意识。

        首先,教师要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要更新观念、博览群书,丰富知识底蕴,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教研活动和各类培训,这样才能有较高的素质去迎接竞争与挑战。同时,教师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正确理解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合理解决工作中发生的各种矛盾,把来自个人、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等各方面的压力转化为自身的内驱力。教师要学会妥善安排时间,合理分配精力,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身心经常处于疲惫状态。

        其次,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要学习心理保健和预防心理疾病的知识,采取适当手段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保持良好的心境,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应该主动扩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广泛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提高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再次,教师要努力增强保健和锻炼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要在重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主动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要积极参加体检和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注意膳食平衡。                (民革阜阳市委会

 

 

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