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当前位置 : 首页  >  建言献策

农工阜阳市委建议:谁不要把祖国的花朵当成检验校园毒跑道的小白鼠 ——建议关注各地校园毒跑道问题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7-10 浏览:4925

        阜阳市颍州路一小办公室主任、农工党阜阳市委参政议政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反映:近两年,深圳、杭州、成都、北京、沈阳等地十余个省份几十个城市不约而同地爆发了校园“毒跑道”事件。“毒跑道”屡屡刺激公众神经,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家庭,原本象征健康的跑道为什么逐渐成为校园“安全隐患”的代名词。虽然越来越多的“毒跑道”事件活跃公众视野,但最终大多以“学校宣布跑道无毒、学生复课、操场启用、锻炼继续、媒体公告”收尾。被揭示出来的问题也许只是冰山一角,谁能说清全国范围内疑似“毒跑道”到底有多少呢?现存的矛盾现象是许多学校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拆除了刚刚巨资兴建的塑胶跑道,而另一些学校却仍然在申报同样的项目。

        “毒跑道”是如何获得校园通行证的?市场混乱,监管不力,事前招投标把关不严,事后处罚力度不够,它们正在合伙摧残孩子们的健康。

        一、唯低价论。目前的学校塑胶场地建设招标环节,往往标准就是“低价”。较少的投入加上招标唯低价是取,严重影响校园操场的工程质量。这种低端、有缺陷的产品有着无可比拟的价格优势,在一切靠价格说话的招标之后,有全套管理制度和认证系统、有研发能力和检测手段的企业产品反而面临被取而代之的窘境。

        二、部门之间监管职责不明也是“毒操场”验收环节形同虚设的主因。一位厂商表示:“塑胶跑道的监管确实有点三不管,教育部门说我不懂,属于体育部门;体育部门说学校的事情怎么会跟我有关;质监那边说你们这属于基建,走的是基建招标,不是货物采购,不归我管;住建部门又说,你这又不是房子,跟我们没什么关系。”各级主管部门的推诿扯皮、监管混乱也变相地为毒跑道开了绿灯。

        三、事后处罚制度不够完善。许多毒跑道项目曝光后,虽然各个相关方均有可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责任,但从公开报道来看,各地“毒跑道”事件中,并未有具体处理的细节,也没有相关部门站出来承担责任,处理结果不疼不痒。

        怎样把毒跑道拒之门外?李克强总理指示要切实把校园建设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一、完善项目的招投标制度,加强招标程序监管。对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招标程序,在招标过程中要选有资质、有信誉且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不能简单以价格作为最主要的竞争指标。招标过程要透明、公开,确保校园招标严谨、公平、公开。严防有些参与投标的企业,为了拿下工程,再低的价格都敢报,中标后只能靠偷工减料来降低成本。

        二、明确项目的责任划分范围。毒跑道事件,不应在教育、财政、建委、质检等部门间推来挡去,要有更清晰的责任划分。近来曝光的毒跑道事件,各级主管部门表现更多的是事后调查,而非从招标采购到安装施工,再到监理验收的全过程监管,如此行事,自然会给方方面面留下“漏洞”,使不法分子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后知后觉”的监管与资金投入的不足,同样难辞其咎。

        三、完善检测制度,相应提高加测标准。毒跑道事件曝光后,给广大家长和社会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检测合格”四个字了,明明是气味刺鼻难闻,明明是学生身体受到了伤害,权威机构却“检测合格”,落后的建设标准成了施工方的“挡箭牌”和“护身符”。

        四、建立项目的事后追究制度。责任追究可以促进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失误,减少国家经济损失。在类似“毒跑道”这类事关千千万万学生生命安全的事件上,责任追究要从严从重,能起到惩一儆百的作用。不仅要追查相关部门的责任,更要严厉追查产品生产企业的责任,严格实行倒查制度,一查到底,一封到底。

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