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政策当前位置 : 首页  >  理论政策

充分利用侨务资源 促进阜阳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08-27 浏览:4734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在外华侨、华人的数量增加较快,其中80%以上分布在美国,其他分布在澳大利亚、新加坡、德国、法国、巴西、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他们大部分是通过国家公派或自费留学的方式,定居在国外,因此文化程度较高,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比较大,不乏经济上有实力,技术上有专长,学术上有造诣的人物,如美国土地银行亚洲部副总裁美籍华人方蕾女士、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负责人美籍华人任洋先生、美国明尼苏达州高新技术开发公司副总裁纪涨先生等。一脉相承的亲缘、地缘,日益广泛的交流合作,已成为我市与国外华侨华人增进了解、加深感情、维系联络的重要纽带,成为我市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世界联系的重要桥梁,成为我市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

  
近几年来,已有30余名海外知名华侨华人回乡考察,投资兴业。如美籍华人史文琴,投资2000万元,在阜南创办了文琴中学,现学生达2000多名,成为全县一所知名的民办学校。美籍华人陈维镛先生投资兴办了龙王精米加工厂,投资总额达200万元。美籍华人许纲,在界首创办了强达实业有限公司,现有在册职工252人,资产600万美元,该企业年销售量在1.2亿元,上交国税260万元,地税280万元,为界首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香港同胞邵逸夫先生投资600多万兴建阜南一中教学楼,华人沈炳麟、黄种攀先生为家乡颍上捐资110万元建2所学校,界首市飞达建材有限公司,阜南大亚集团、金港湾大酒店等都由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投资兴建的。春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龙王乡精米加工厂等一批侨资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5000万元以上。侨属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市地方工业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今年5月份,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会同市侨务办、对台办组成调研组先后对我市颍东、临泉、阜南等县区实地调研,总结了利用侨务资源促进阜阳经济发展的几点主要做法:

  
一是大力加强侨务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学习,把广大侨务工作者的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党的统战方针政策上来。逐步建立了由各级负责同志和各界、各阶层侨务工作者组成的工作组织网络,努力使我市的侨务工作朝着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广邀侨界朋友来我市考察、投资。近年来,在侨务部门的倡议下,归侨、侨眷、留学生人员家属广泛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向海外亲友发一封信,提供一条经济信息、推荐一种产品,介绍一个项目,引荐一位客商”,得到海内外朋友的广泛响应。同时,还广开渠道,充分发挥侨务优势,确定重点招商对象,积极邀请在美、加等国的知名人士和香港有关人士来我市参观考察。

  
三是积极与境外华侨社团联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近几年,海外的应善良基金会、朱恩馀基金会、唐仲英基金会先后投入无偿资金200多万元,用于阜南县教育、医疗等方面。2005年4月,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掌门人华侨张晓卿先生率团来我省考察,市县侨办抓住时机、积极争取,通过《星洲日报》在当地的影响力,发动马来西亚侨胞捐款,为阜南县200多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小学生,争取到从2006年起,将连续6年获得700元的助养金,无偿助养金总计84万元。

  
四是认真开展以“三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引资引智活动。即:引进外资,为加快经济发展服务;荐贤引智,为科技兴市服务;排忧解难,为促进企业发展服务。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加强对外宣传联络利用乡情、亲情、友情牵线搭桥;2、做好“引进来”“送上门”的工作和服务于“走出去”战略,帮助国有企业、个体企业、“三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全面扩大我市的外贸出口出力;3、大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和智力,为国外华侨华人以多种形式为我市服务提供帮助,促进我市与海外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4、为海外华侨华人亲属来我市考察、洽谈提供服务,支持和鼓励他们来我市投资兴业,为我市的经济发展作贡献;5、关心和扶持侨属企业发展,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推动侨属企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

  
利用侨务资源是促进阜阳奋力崛起的重要力量之一,我们要把这一优势资源更好地利用起来,积极推进阜阳经济快速发展。

  
一、积极做好为侨服务工作。继续加强宣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维护华侨华人、归侨、侨眷、港澳同胞家眷在我市的合法权益,做好信访处理、信息收集工作。

  
二、加强对我市宣传联络工作。加强与海外、港澳社团和乡亲的联系,拓展与新生代的联络工作,通过海外华侨华人、华侨社团、港澳同胞的关系和国外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三、加强侨联组织建设。加强侨联组织建设,完善市侨联人员设置,建立基层侨联小组,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用,反映各界的呼声和要求。

  
四、做好招商引资引智工作。开展对市直及各县市区招商项目的调查,掌握招商和经贸交流的信息,有的放矢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强与上级侨办、侨联和海外社团、科技经济文化协会的联系,注意做好高科技人才和技术的引进工作,为我市经济建设服务。开展为侨资、台资企业服务行动年的活动,协助企业解决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张西政)

理论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