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阜阳市委会建议:支持民营经济 促进创新发展 |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10-12 浏览:4790 次 |
近年来,伴随着阜阳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全民创业的战略部署,坚持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相统一,富民方针与强市目标相同步,民营经济呈现出总量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发展新格局,呈现出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逐年向好;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发展环境逐步优化;融资渠道日益拓宽。但我市民营经济在新一轮的大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培育发展载体建设不到位,多数进展缓慢,个别在建园区因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发展速度不快,层次不高,缺乏公共服务平台,区域集聚效应、特色产业优势、孵化作用不明显。 二是要素制约依然突出。资金方面:从调研情况来看,相当部分民营企业因流动资金短缺,进一步扩大生产的能力受到制约,产品也无法满足市场需要。虽然我市已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但由于其担保基金总量偏小,远远不能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土地方面:近年来,外来投资和本地创业的激情日益高涨,但可用土地指标小,政策性征迁难度大,严重制约优质项目的落地,招商易落地难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又一难题。人才方面:随着我市外出劳务人员逐年增多,加上社会对企业人才的培训导向较多的关注向外输出,本地民营企业特别是外来投资民营企业对当地劳动力供应的期望值偏高,劳动力的素质与其要求有一定的距离。 三是软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全社会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的意识还不够强,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氛围还不浓;部分部门服务民营积极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企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部分企业思想不够解放,进取意识不强,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气魄不足;部分企业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方式落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市场竞争力不强;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较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结构调整不快,品牌影响力不强。 针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近期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完善政策。建议进一步完善细化加快工业发展、促进商贸繁荣、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鼓励创牌创优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更加注重现有政策的落实,加大政策落实监督督查力度,真正让好的政策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2、优化环境。以深入推进“四风运动”为契机,进一步排查梳理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和环境梗阻,建立起区级领导、市直部门对接帮扶民营企业的直通机制和高效的服务体系。建立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加大民营经济发展考核力度,建立起部门和地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比武擂台,加大对优秀民营企业和创业人才的表彰力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创业尊重发展的良好氛围。 3、建设平台。进一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鼓励镇办规划建立工业集聚区,加强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镇、办、园区企业服务组织建设,建立层级健全的创业服务支持服务体系,建立创业孵化平台,为各类创业设想提供相应门槛级次的落地平台,推动全民创业。 4、保障要素。充分利用中原经济区人地挂钩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等政策,向政策空间要增量发展土地,进一步加大存量土地是清理盘活力度,把有限的土地资源尽量用到活跃的民营经济发展上。建立工投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新的融资渠道,鼓励村镇银行等民营金融机构发展,支持颍淮农商行及其他农商行充分利用最新利率管制放宽政策,探索创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型发展资金需求。鼓励劳动力回乡就业,加大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5、招商引资。在现有招商体系基础上,发挥驻外招商分局的作用,盯紧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前沿,围绕重点发展的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板材家具、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吸引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落户阜阳发展。以外出务工人员中优秀成功人士为主攻点,动员其回乡创业,推动“凤还巢”工程向更深、更广、更高领域发展,以回乡创业带动全民创业。 6、扶优育强。对现有企业和创业项目,分行业、区域进行分类指导。引导天威羊绒、文胜肥业、嘉颍彩印、长江小贷、月娇家具、本色印刷、彩韵服饰、飞亚达电器等优质企业向更大规模扩张发展;建立起村(居)委会、镇(街道、园区)和部门联动的支持小微企业和创业项目的机制体系,保护小企业、小项目生存,支持其发展,最终在阜阳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民营经济发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