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阜阳市委会建议:关于加快我市农业品牌建设的建议 |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10-12 浏览:4075 次 |
品牌是质量的象征、标准的承诺、信誉的保证、文化的凝结及个性的体现。在农产品市场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强化农业品牌建设,对促进农业转变径营方式、增收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农业品牌建设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农业品牌战略提上新日程。市政府与浙大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签署农业品牌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农业品牌建设与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课题研究,共同培育打造阜阳农业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和产品品牌。二是品牌粮食建设取得新成效。实施“绿色皖农”品牌培育计划,扩大专用品牌粮食试点,积极打造“三泰”面粉、“海泉”粮油、“福中和”粮油等知名品牌。三是积极打造品牌粮食产业联合体。以同一产业品牌为市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契约形成要素、产业、利益的紧密连接,建立集生产、加工、服务为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在示范区内,粮食订单生产率达到100%,品质合格率达到100%,精深加工率100%。四是 “三品一标”认证取得新进展。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7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63个、绿色食品180个、有机农产品2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 存在问题: 一是创建品牌的龙头企业实力不够强。从事农产品产销的企业往往是中小企业,企业规模较小,整体实力偏弱,产品品牌没有形成知名度、美誉度,不能有效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影响了品牌打造的积极性。 二是产品的品质特色不够鲜明。特色农产品资源很丰富,产品也非常多,但产品低端化、同质化较为普遍,与国内同类产品比较,具备不可替代性的很少,且农产品的特色亮点、卖点挖掘还不够,缺乏特有的品牌与特质,比如对品牌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缺乏透明的流程控制机制,品牌缺乏长久生命力。 三是整合力度、传播力度不够。在品牌传播方面,总体上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指导,碎片化广告宣传居多,没有将电视媒体、平而媒体及各类新媒体进行协同宣传。 建议: 一是提升农业产业品牌价值。农产品品牌规划需要增强专业性,做好价值挖掘、Logo形象设计、广告宣传定位,全方位、延续性开展营销传播等系列工作,使品牌产品一经推出即能收到良好效应,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价值。 二是建立农业产业品牌互促体系。区域整体形象品牌作为引领,区域产业公用品牌作为背书,而企业产品品牌是最重要的主体。整体形象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都是通过产品品牌来创造效益,应该为产品品牌搞好服务,充分利用有效的公共宣传平台,加大对本地品牌的支持和推广力度。 三是合力创建农业产业品牌。农产品品牌创建需要政府市长、行业协会会长、企业董事长 “三长”合力,政府领导、主管部门制定激励政策并能落实到位,促进农业企业创立发展品牌产品;行业协会要积极引领指导企业,开展创建品牌过程中的指导性工作;董事长要有做百年企业的长远意识,舍得在品牌上投资,扎实做好品牌策划、品质管控及营销推介等各环节工作,久久为功,做大做强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