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当前位置 : 首页  >  建言献策

关于老年助餐点增加送餐服务的建议
文章来源: 民盟阜阳市委 发布时间:2022-09-02 浏览:5275

2022年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暖民心行动方案》(皖办发〔2022〕15号),把老年助餐服务行动作为暖民心行动之一。目前我省老年人真正有助餐服务需求的约200万人左右,其中城市老年人约120万人,农村老年人约80万人。《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中提出2022年底全省建成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不少于6050个,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助餐服务,助餐服务供给能力满足不少于200万老年人的就餐服务需求。到2025年,安徽将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老年人的助餐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阜阳市是个人口大市,老年人口众多。子女们或双职工和忙于带娃,或在外工作、外出打工。老年人随着体力慢慢衰退,吃饭确实成了问题,老年助餐点建设实施进度成为众人的关注焦点。居家养老+老年助餐点逐渐会成为今后养老的一种趋势。目前老年助餐点存在以下问题:

一、老人送餐服务存在明显需求。从阜阳市颍泉区了解到,每个社区只有一个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对于许多老人老说,集中前往助餐点存在许多困难。一是身体健康原因。现在住户多是住楼房,卧床的、腿脚膝盖不好如风湿性关节炎等老年病患不适合下楼,高龄空巢老人、残疾老人、子女中午不方便回家的老人很难找人带饭;二是距离原因。有些社区面积较大,辖多个小区,部分小区的老人居住地离助餐点较远,人到老年常有各种老年病和基础病,不耐久走,不好前往助餐点。三是存在许多特殊情况。例如酷热夏季30-40度高温,老年人容易中暑;冬季下雪上冻路滑,老年人反应慢容易摔倒;疫情封控期间,不允许出门等地。

二、送餐服务开展困难。社区工作者数量有限,助餐点受制于人员数量,难以开展社区老年人送餐业务,无人送餐到家,老人吃饭问题难以解决。

三、部分老年人用不好现代化设备。部分老年人因为身体健康(眼花、手抖等)、知识水平等原因,用不好手机点餐、手机支付,无法开展网上送餐服务。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摸清老年人送餐服务需求。社区开展广泛摸底排查,为有送餐需求的老人进行登记。遇到酷暑、严寒、疫情等特殊时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送餐范围。

二、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缓解老年助餐点送餐服务压力。把志愿者中有时间有意愿的组织起来,如社区中党员志愿服务队、文明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等,为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对参与送餐的志愿者给予荣誉证书鼓励。根据实际情况,鼓励愿意做事且能做好送餐服务的志愿者参与送餐服务。招募养老志愿者开展送餐服务。

三、提供多元化送餐服务。根据老人的情况和需要,支持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利用各种形式使送餐到户的助餐配送体系进一步健全,共同解决老人送餐服务问题。整合社会资源,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互联网+”业务,与“饿了么”、“美团”及本地外卖平台签约,为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固定时间地点送到家中。政府可以与外卖公司签协议,为其提供适当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送餐经费建议寻求企业赞助,以广告的形式回报。80-90岁老年人送餐费减半。探索“政府补一部分,鼓励社会力量捐一部分,送餐费老人负担一部分”的送餐服务费用收取方法。

四、帮助老年人开展线上送餐服务。一方面,通过老年大学(活动点)讲课、志愿者上门讲解等方式,教导老年人使用手机点餐、手机支付,享受线上送餐服务。另一方面,对于确实无法掌握现代电子设备的老年人,通过老人助餐卡(实体卡或电子卡)、指纹检索、面部识别等方式,实现身份证、指纹、手机、电话、老年人社保卡“一卡通”,完成点餐和支付餐费。尽量点餐、支付程序上简化。


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