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党合作当前位置 : 首页  >  多党合作

农工市委建议:教师流动可以破解学区房难题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06-16 浏览:4955

       阜阳市紧急救援中心急救科主治医师、农工党阜阳市委会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吴龙飞反映:上学、看病、住房是国人面临的三座大山,是国家民生之大计。古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上学问题更是百年大计。重视教育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城里人很重视孩子教育,在黄土地上世代耕耘的农民更是把孩子上学看成是改变人生命运的金钥匙。如今中国的城镇化如火如荼,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进城的人把孩子带进城里上学,没有进城的农民也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里接受教育。最终导致城里学校人满为患,农村学校因缺乏生源而关门,而且全国每年农村中小学学校关门的数量可以以万所为单位计。二十年前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所创办的希望小学如今遭遇关门的比比皆是。而城里中小学学生入学是一票难求,排队、拉关系、找后门,滋生腐败等不良社会风气,甚至形成群体事件。房产开发商更是不失时机,动不动打着“学区房”大赚昧心钱,为全社会所诟病。

       一、存在问题

       1、城乡教育师资资源分布不均

       由于城乡差别,优质师资队伍向城里转移,农村中小学留不住优秀教师,新毕业大学生不愿前往农村地区。教育质量跟不上,生源就自然流失。相反城里适龄学生人满为患;

       2、城乡校舍资源不能合理利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在广大农村及偏远地区建立了充足的教学设备,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好多地方校舍翻新,大大改善了教学条件。良好的教学设施却因生源流失而闲置。城市中小学却因大量农村生源流入而人满为患。教学设施明显捉襟见肘。城乡两极分化趋势不减;

       3、城乡学生生源分布不均

农村中小学学生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大规模向城里流动,造成农村中小学没有学生,甚至出现了几个老师围着一个学生转的情况,而城市中小学学校却出现一个班七八十甚至上百人,如此多的学生,老师怎么保证教学质量?

       4、学生上学成本增高

       农村小孩进城上学,或寄宿,或租房,租房还要有家长陪同,明显增加上学成本,加重农民负担。城里孩子由于自身资源被挤占,也不得不加入择校大军,跨学区费、高价的学区房、托关系、走后门、打点讨好老师,花费不比农村孩子少。说好的免费义务教育,其实可能花费更多。同时这些不协调,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5、城乡差别加剧,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农村教师流失、学生流失、人才流失,会加大城乡差别,不利于社会长久发展,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6、目前我国政府推行城市教师下乡对口支援,而且划拨了数目不小的支教经费,但教师留驻时间短,大多是为了晋升,带目的而去,能全心全意投入支教者不多,况且支教经费并不能很好地用于支教者本人,达不到政府预期效果。

       二、建议

       城乡学生生源流动的主要根源在于教师资源的分布不均。因此建议:

       1、加强对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百年树人之重任,应树立牺牲自我,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奉献热血的精神,勇于赴边远少穷地区,为实现中华民族崛起、实现中国梦而投身教育,挥洒碧血,快意人生;

       2、提高农村及偏远地区教职工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用待遇留住人;

       3、对农村地区教职工队伍对口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对不能胜任教学的部分人员,把他们从讲台上请下来酌情分流,以达到用高质量的教学团队、高水平的教学活动留住生源;

       4、将城里优秀的教师下放援教,每人次最少1—3年,保留原单位档案、工资、奖金,并额外予以补贴,援教与晋升挂钩,不愿意对口支援的教师不予晋升、晋级、提拔。要考核援教效果,杜绝敷衍了事,严禁人浮于事走过场。将城里一些重点中小学与农村数所中小学结对辅教,可以利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科技成果,建立远程教育平台,弥补偏远少穷地区教学资源之不足;

       5、鼓励城里优秀教师扎根到农村当学科带头人,优先予以领导岗位,为农村学校引进人才,注入活力;

       6、对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予以生活补助,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利于稳定生源。

多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