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当前位置 : 首页  >  建言献策

民进阜阳市委建议:阜阳美好乡村建设的困境与破解之道
文章来源: 民进阜阳市委 发布时间:2017-04-12 浏览:666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的建设路子,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绿水青山。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阜阳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大美阜阳初具雏形,农村脏乱差明显改变,城乡整体形象有效提升,美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规划相对滞后,部分没规划或规划不合理,建筑散乱,利用率不高,布局不合理,占用耕地多。不能彰显文化地域特色,单纯抄袭模仿外地建筑。乡村文化发展滞后,只见村,不见人,大多沦为空心村。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坚持规划先行。早规划,早收益;晚规划,民受损。规划要注重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休闲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结合与统一。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重点建设中心村,科学保护特色村,控制搬迁小型村,突出道路建设,注重村庄绿化亮化,力求村庄整洁保持田园风光,体现农村特色。农村就是要像农村,规划建设村庄,要傍河就景、错落有致,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体现生态田园风光。民居的外在风貌要有地域和民族特色,彰显农村蓬勃生机,内部功能要现代实用,有利于群众享受现代文明生活。禁止和限制过度超标建设。有条件的地方,民居设计要前庭后院,建设“微田园”,既满足群众发展种养副业的需要,又彰显鸡犬之声相闻的农家情趣。农村规划建设要做到“产村相融”,与产业发展相配套,村庄布局、村落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民居功能设计等方面,都要有利于发展生产,提高农村的承载能力、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规划时力争做到一镇一特色,一村一样板,如阜南郜台重点发展板鸭的加工与养殖,曹集的河鲜养殖与加工,会龙的辣椒种植等等。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建筑要与环境相统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守护自然,加强监管、保持高压、严格执法,不能让农民先建后拆,浪费民力财力,下大力气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好。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广大农村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治理污染和节约资源活动,慎砍树、不填河湖、少拆房。沿河沿路做好绿植规划,树木品种要多样性,多层次。要将环境治理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让农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第三,注意乡村文明的传承。在传承乡村文明、乡土文化上下功夫,留住乡韵、记住乡愁。乡韵乡愁是割不断的情感纽带,是抹不去的成长记忆。建设美丽乡村,要留得住乡韵、记得住乡愁,保留文化形态、保存文化基因,守护住我们的文化根脉,不能名为搞现代化,实际上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弄丢了。古镇、古村落、古民居是乡土文化的物质载体,要保护历史风貌,避免大拆大建,大力发展有历史文化记忆和地域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如阜南的千年古镇中岗,颍东的回流集,颍上的润河集南照集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要加强开发与保护。要加强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传承独特的风格样式,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使优秀民间文化活起来、传下去。让剪纸艺术,界首的彩陶,太和的渔鼓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进中小学课堂,培养文化传人。节日是乡韵的集中呈现,也是乡愁最浓的时刻。要运用好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我们的节日”,组织开展花会、灯会、庙会、歌会、社火等民俗文化活动,让节日更富人文情怀,让农村更具情感寄托。

       筑巢引凤培育新乡贤文化。农村基层干部必须是乡贤,德才兼备的干部才能让美好乡村名至实归,没有好的带头人,就没有美好乡村。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从中提炼出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精华,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新乡贤文化。从现实情况看,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是农村改革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当地有着较高的威望和影响,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要发挥这些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要以乡情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界成功人士回乡支持农村建设,用他们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支持家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