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阜阳市委建议:关于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
文章来源: 民进阜阳市委 发布时间:2017-04-12 浏览:3322 次 |
《十三五规划纲要》在第五十九章“推进教育现代化”中提出:“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布局,努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基本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5%”;中国共产党阜阳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强化思想引领,建设文化强市,打造好人辈出、繁荣昌盛的大美阜阳”的目标,基于此,一定要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达到以上目标的当务之急。 近几年,我市通过三年教育提升计划,投资17亿元,新建35所新学校,新招万余名新教师,大批新建学校投入使用,大量优秀教师走上讲堂,极大缓解了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缓解了上学难、择校热。但是,由于我市农村人口多,教育基础建设薄弱,农村教师缺编严重等客观原因,再加上部分基层领导不够重视,教师职业倦怠等主观原因,使得我市的均衡教育发展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财政支持,缩小城乡教育基础建设差距。不少农村学校校舍简陋,教学设备落后,政府要加大投入,改善教育基础建设,这是促进均衡教育发展的物质保障。 2、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规划教师岗位编制,适度地增加教师招聘数量,解决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教师短缺问题。同时,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师资培训,培养一批具有四“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功底,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3、完善城镇骨干教师支教制度,积极推动城乡教师有效流动。目前我市已经有了城镇骨干教师支教制度,但是,很多支教教师仅仅是为了职称评定,应付了事,要加大考勤制度的同时,尽快出台有效的奖惩支教制度,激发支教教师的积极性,积极开发优秀教师示范课远程教育课件,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学校,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真正起到对薄弱学校的传帮带的作用。 4、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自由绽放。我市是外出务工的大户,留守学生较多,近几年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各个学校都要建设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 5、发挥教育合力,做好“三结合”衔接。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以健康的发展,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它还需要社会和家庭诸方面的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6、健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树立“质量立校”思想,稳步提高城乡教育教学质量。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措施和主渠道,必须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全面提升全市教育教学整体质量。通过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改进教学方式来解决农村和薄弱学校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力争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取得突破。坚持“科研兴教、科研立校、科研强师”战略,扎实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狠抓校园文化,培育教师一心教学,学生一心向学,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校园精神文化,逐步从以中考成绩为唯一追求目标和评价标准向知识技能综合考核评价转变。落实中考名额到校的政策,避免恶性竞争。在大力扶助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同时,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起好带动辐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