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市委建议:全面二孩政策下如何应对“不想生”、“生不起”问题 |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4-17 浏览:3198 次 |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终结了实施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步入“全面两孩”时代。2016年有生育的育龄妇女中生育第二孩的占比为41.97%,较2010年“六普”占比提高了6.27个百分点。从2016年生育意愿调查结果看,近年内已婚育龄妇女中有生育意愿的占比为22.93%,有生育意愿但没具体计划的占3.37%,两者占尚未生育二孩的已婚育龄妇女的26.3%,没有生育意愿的占21.58%,没想好的占52.11%。养育成本高、经济压力大成为55.86%的家庭公认的不想生二孩的首要原因。从调查结果看,“全面二孩”政策在我市属于“慢热”型状态,面对“生”与“不生”,多数家庭都处于踟躇徘徊、犹豫不决的状态。截至2016年底,阜阳市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8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11.01%,比“十一五”末期的2010年底增加11.79万人,比重提高了0.98个百分点。老龄化趋势逐年加重。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帮助独生子女家庭应对风险,增加未来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为防止政策“遇冷”,应对“不想生”、“生不起”,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配套政策,解决好“不想生”的问题 1、加大政策持续力度,从经济上保障生育政策的落实。上述分析表明,育儿成本高,经济压力大是制约二胎生育的首要原因,因此政府应研究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二胎生育者一定的抚养补助。 2、加强对产妇的人文关怀,从政策法规上严格保障夫妻双方的产假权利,在产假的基础上,研究补充育儿假及孩子生病的照顾假等,充分考虑并保障二胎妇女照顾幼儿的需要。 3、建立或完善婴幼儿照看服务机构管理体制,为孩子没人带的家庭解除后顾之忧。增加公立幼儿园的数量,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托儿所和幼儿园等服务机构,解决孩子无人带,无时间、无精力照顾孩子的问题。 二、增加公共投入,解决好“生不起”的问题 1、加强教育资源保障,加大在托儿所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投入。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数年内,将会面临适龄儿童的教育问题。2016年,全市共有幼儿园1088所,在园学生数29.69万人,平均273人/所。按此标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全市年新增新生儿数量有2万人左右,幼儿园数量要增加73所。届时,可能会出现教育资源不足或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教育部门应在统筹全市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对县级、乡级教育资源加以整合,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满足新增人口需求,降低养育成本。 2、加大对妇幼产科医院的投入,扩建和新建妇幼医院,加强儿科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人口分布状况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加大高龄产妇生育风险的防控力度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力度,切实解决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和服务能力短缺问题,确保母婴安全,降低生育成本。(董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