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当前位置 : 首页  >  建言献策

民进阜阳市委会建议:新常态下招商引资的难度与破局之策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8-29 浏览:5125

       近年来,阜阳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注重招商引资推进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轨道。虽然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比先进地区,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首先,招商专职人员及专家人才不“专”。专职招商人员数量较少,成为制约招商引资工作的瓶颈。招商团队领军人才明显不足,很多人缺乏与大老板直接交流的能力和水平,无法有效地推介、洽谈项目。培训力度不够,没有对政策法规、经济金融、企业管理及商务礼仪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常态化培训。招商团队和各类商会联络沟通的频率不强、层次不深、质量不高。没有充分利用渠道搜集企业和项目信息,融入企业老板的商业圈、人脉网,没有充分借重用好我市在外打工创业人士人脉资源优势。对人才的普惠性政策力度小、缺乏人才竞争力。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我市招商引资的真正缺憾是缺少战略性专家人才,没有前沿学科带头人,筑巢没有引来足够多的凤凰。

       其次,对外宣传力度不够。阜阳这几年政治生态良好,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但宣传不够,阜阳的资源、市场、发展方向等比较优势没有充分为各地各县知晓,阜阳留给外界的形象依然是打工大市,劳动力输出大市。因为从央视媒体到互联网,牵涉到阜阳的报道就和打工有关,媒体对阜阳的发展宣传还是太少,这对阜阳的招商引资影响很大。

       第三,没有特色产业园或工业园。全市对各县区工业园虽然给予了一定分工,要求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但实际情况不理想,仍然存在分工特色不明朗、同质化发展等问题:一是产业规划特色不清晰,缺乏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大型国企项目,造成了相关中小企业数量较少,而且缺乏旗舰型大项目落户。全市各开发区重点不明,涉及的行业及企业交叉,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定位。既难以发挥聚集优势,又极易造成园区之间的恶性竞争,加大招商引资成本。二是硬件建设没有特色,区内商务、商业配套亟待加强,土地、交通等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提升。

       第四,服务不“优”。一是虽然近些年我市的营商环境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仍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依然存在“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难办”的现象。个别部门服务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足,市委市政府提倡的“只跑一次”没有实现。二是对于政策文件解读“原则性有余、灵活性不足”,不能以创新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确定重点招商部门和单位,变全员招商引资为专业人员招商引资,要大力推行“中介招商”,培养专业专职的招商引资人员。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应把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工商联等与企业和项目有关联的部门和单位作为招商主体,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招商主力军作用,利用毛遂自荐,从各个单位抽调一批有能力有人脉的人才组成招商团进行专业招商。在招商活动中引入市场化机制,选择一批域内外投资机构、咨询公司、融资公司、专业人员,担任招商代理、经济发展顾问、商务代表等,签订委托代理招商协议,开展委托招商。我们应把本地的投资者和返乡创业人员都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与外来投资商一视同仁、一样待遇。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在信贷、用地等方面与外来投资商一样享受同等待遇。打破常规,招商应招“高、精、尖”专业人才,给他们建立工作站、研究室。筑巢引来金凤凰,才能带动引领作用,才能百鸟入林,百花齐放,引发集群作用。

       其次,要进一步抓好对外宣传发动工作,切实调动各级党委、政府抓招商、抓引资的积极性。在各个媒体上要大力宣传阜阳的区位优势---连接中西、通联南北的枢纽位置,紧邻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便捷的交通区位,极大缩短了与沿海地区的时空距离。大力宣传阜阳主导产业配套嫁接能力---百亿斤粮食生产基地、煤电煤化工基地、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基地。随着基地建设的稳步推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配套嫁接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的集聚效应将充分显现。大力宣传前所未有的多重政策机遇:一是国家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继续实施。二是宣传省委、省政府对皖北地区政策支持力度。三是我市在双轮驱动和五大专项行动下制定的普惠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创造了项目落地的宽松环境。大力宣传劳动力资源优势, 户籍人口1014.8万,常驻人口为7599918人。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市,也是全国比较大的地级市之一。劳动力具有成本竞争优势。掌握一技之长的技术型工人,由于沿海地区生活成本增高、子女教育等问题,回乡就业愿望较强,我市企业用工可得到充分保障。

       第三,重新定位和梳理我们的工业园和产业园,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淘汰或者升级一批落后和高污染企业,优化环境,提升品质。招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商人,引进大型的风投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发挥本市的优势资源和人才资源,建立以农业为基础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现代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制造,积极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助力我市经济发展。

       我们的招商部门和我们的相关政府部门还要牢固树立“引进来、送一程”的理念,大力推行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跟踪办、公开办的“五办”作风,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要严格规范部门对企业的检查,从源头上遏止“三乱”行为,确保招商引资企业“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市政府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大项目督查力度,对职能部门服务企业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定期通报。要加大收费清理力度,降低企业发展成本,对土地出让、勘探测绘、环境评价、消防等费用实行“打捆”收取。

 

 

 


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