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党合作当前位置 : 首页  >  多党合作

建言献策:加快推进村居社区信息化建设 提高社会服务和管理水平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09-08 浏览:2846

  阜阳市颍东区政府信息办主任、区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区政协委员、农工党阜阳市委颍东区支部副主委尹莹莹反映: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改革和农村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在人口、就业、分配、组织方式、利益关系等方面日益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很多地市都在积极探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手段,创新社会服务和管理方式,走出了许多社会服务管理和成功之路。但是,目前社区公共服务和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社会公共服务硬件投入逐年提高,管理与服务的“软”支撑却不足。上级职能部门的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缺乏统一协调机制,服务和管理还处于一种低层次、粗放型模式,便民服务中心的设立,虽然在办公场所实现了整合,但业务的办理还是各自独立,群众办事资料证件重复提交,村级代办事项还需要跑多个部门,公共服务效率低下。

  二、目前村(居)社区承担着越来越多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工作,但农村人力资源流失严重,人才匮乏,许多村级事务无人去做,大都由村两委班子承担,两委班子身兼数职、精力分散,虽然每年都会招录大学生村官,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颍东区119个村(居)社区,仅有29名大学生村官。许多村居活动室缺乏有效宣传、引导、组织,群众参与使用较少,无法发挥真正作用,有的甚至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农村的公共服务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

  三、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特殊人群逐年增加,而社会管理手段相对滞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手机、电脑在城市家庭中基本普及,农村手机、电脑用户迅速增加,而政府有关部门在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方面既缺少专门人才,又缺少有效手段。

  四、新的社会事务大量产生,行业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等新的社会组织不断涌现,信访、拆迁、征用、地摊、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和纠纷大量出现,“一城两制”、“一村两制”、“一家两制”、人户分离等现象产生,农村人进城居住就业上学,城里人下乡居住养老,给社会管理带来难度,管理成本大大增加。

  为此建议:

  一、基础网络建设覆盖至村(居)社区。2009年政府通过千兆光纤连接至市电子政务外网节点,并接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但是乡镇、村居尚未实现政务外网的覆盖,下一步要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全区基础网络建设,为村居配备电脑、高拍仪等硬件设备。

  二、整合行政资源建办事平台。全面梳理和整合全市各部门的行政资源和服务资源,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作联动,做到业务办理一体化,直接延伸至村居。实现让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使每个居民都平等享受到政务服务。

  三、整合服务资源建便民中心。整合水、电、医疗、交通出行等服务资源和村(居)现有的阳光村务和党员教育远程教育系统资源,构建以居民服务为核心的集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交通出行、文献查询、民生价费查询、社区服务、消费娱乐为一体的便民服务平台,同时将农村劳动资源、农村留守儿童等基础数据录入平台。

  四、做好信息采集,实现网络管理。对全市村(居)、社区合理划分网络,以网格为单位,对属地的“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信息全面采集,做到数字化管理,把治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末梢,实现“琐事不出楼栋,小事不出村居,大事及时解决”,使村(居)、社区成为社会治理的稳固基石。

  五、搭建互动平台,引导公众参与。充分利用信息平台系统,建立开放的公众参与平台;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保障机制,吸引社会服务企业、公益性企业、社会组织广泛参与,为群众提供及时、主动、多样的个性化服务;探索公众参与新途径,使广大群众成为城市的主人。

  六、应用为先,加强培训。加大村(居)社区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村(居)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的基本技能,要将村居信息工作人员培训列入计划,分批分期进行技能操作培训,还可通过招聘社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村居社会服务管理高效运行。

  七、统筹推进,强化保障。

  1.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推进。

  2.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定制规划,合理功能定位,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3.坚持“建设与应用并重”的原则,组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管理、运维的专业队伍。要组建网格员队伍、建立专业技术队伍、规范平台应用队伍、选好建设运维队伍。

  4.财政每年预算要安排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的专项费用,用于系统维护、网格员工资等。

  5.加强机制建设。建立数据审查机制,保证采集的信息鲜活、完整、准确、真实、可靠。

  6.完善督导考核机制,健全长效机制,实行常态化的督查考核,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长效化。

 

多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