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在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欠发达地区应主动寻找一个以融资为抓手、以相关措施为配套的系统推进办法,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快速培育企业发展壮大。
着力打造营商环境、走向市场经济是欠发达地区的追赶之道。推行“投联贷模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能够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其明确的科技创新导向有力推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在科技创新领域,先发地区的优质科技资源、智力资源以及资本可以到后发地区寻找项目和发展潜力,提前占领市场,从中获得收益;后发地区为先发地区输送优质科技的生产生活产品和高技能劳动资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出发,变革现有制度,清除体制机制障碍,在培育企业、培养人才、打造营商环境上下大工夫、真功夫,真正激发后发优势。
为此建议:
一、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环保生态产业,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信贷客户群。
二、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信用建设。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联网作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建立县级资信评估机构,统一评估和登记的规章制度、评估标准、收费标准,加快和简化评估手续,降低银行评估成本,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建立当地个人征信系统,建立个人信用信息档案,实现社会信息资源共享。
三、转变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经营理念。经济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的信贷应着眼于长远利益,从大局出发,合理调整经营策略取向,适当确定贷款条件,提高不良贷款率容忍度,开拓贫困地区的信贷市场。
四、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倾斜投入。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直接投入;拓宽其融资渠道,降低欠发达地区机构市场准入门槛,积极发展直接融资和信托、租赁等非银行类金融企业,减少经济发展对银行资金的过度依赖。
五、推动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之间的对接与交流。促进先发地区对后发地区在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人才培养、产业转型与升级等各方面的指导与帮助,引导先发地区在后发地区建立技能型劳动人才培训基地、能源转化与输送基地、高质量有机农副产品加工输送基地,推动农业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指标、节能减排指标等指标交易市场以及相关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建设,推进各种生产要素和生活产品在更大区域间的无障碍流动,优化资源配置。(致公党阜阳市基委会 刘昌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