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当前位置 : 首页  >  建言献策

关于规划建设茨淮新河历史陈列馆,弘扬茨淮新河精神的建议
文章来源: 九三学社阜阳市基层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2-10-14 浏览:16127

茨淮新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长的人工运河,起源于颍河左岸茨河铺(阜阳市颍泉区),途经颍东区、利辛县、蒙城县、凤台县,于怀远县荆山南入淮河,全长134.2km。

茨淮新河建成以来,提高了颍河的防洪标准,减轻淮干正阳关以下,蚌埠闸以上的洪水压力,对确保淮北大堤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茨淮新河的开挖运用,有效地缓解了豫、皖两省1500万亩农田五年一遇的涝灾,同时还可免除西淝河下游20万亩农田的内涝。茨淮新河增加灌溉面积185万亩。茨淮新河的开挖为淮北开辟了一条可终年通航的黄金航道,可缩短蚌埠到阜阳航程100km。

茨淮新河作为扩大淮河中游洪水出路的战略性大型骨干工程,于1971年11月开工,到1980年6月全线贯通,先后动员原阜阳地区11个县市(包括现阜阳市三区五县,亳县、涡阳县、利辛县、蒙城县成立亳州市,凤台县划归淮南市)及怀远县民工181.55万人次。受当时的经济状况和历史条件限制,全靠人力锹挖肩挑板车拉,近百万人凭着坚强的意志、不畏艰辛、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一锹一土挖出了茨淮新河,创造了人间奇迹,谱写了新中国治淮历史上的壮丽诗篇。茨淮新河的开挖体现了阜阳人民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是皖北劳动人民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写照。

1971年8月21日经中共阜阳地委(现阜阳市委)常委研究,以阜发字(1971)076号文通知成立“阜阳地区茨淮新河工程指挥部”。1979年12月20日,阜阳行署以行秘字(1979)67号文通知:恢复“安徽省阜阳地区治淮指挥部”与“阜阳地区茨淮新河工程指挥部”合署办公。1991年4月15日,茨淮新河指挥部撤稍,并入行署水利局(现阜阳市水利局)。茨淮新河的建设凝聚着阜阳人民的心血和汗水。阜阳市作为茨淮新河建设的领导机构所在地,规划建设茨淮新河历史陈列馆,铭记这段历史,让阜阳及皖北人民不畏艰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精神永远传承,责无旁贷。建设茨淮新河历史陈列馆阜阳市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阜阳地区茨淮新河工程指挥部(后并入行署水利局即现阜阳市水利局)所在地,档案、施工、影像资料较为齐全。

阜阳被国家确定为长三角一体化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区域重点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皖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肩负着合肥都市圈与阜阳城市圈联动发展的重大使命,成为带动皖北、支撑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进行纪念场馆建设,可以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增强城市软实力,为城市发展夯实文化之基、精神之基。

建议深挖治河历史、故事,规划建设茨淮新河历史陈列馆,弘扬茨淮新河精神。

1.由市政府负责同志牵头,颍泉区政府承办,市水利局、发改委、文旅局等有关部门参与,成立茨淮新河历史陈列馆建设领导小组。同时争取省级相关部门和亳州、蚌埠、淮南等兄弟地市帮助。收集茨淮新河建设相关档案、历史资料,向社会征集有关老照片、老物件、老档案资料等。

2.考察、学习、借鉴蒙城县茨淮新河纪念馆、王家坝抗洪纪念馆、萧山围垦历史陈列馆等纪念馆、博物馆建馆经验,高质量建设茨淮新河历史陈列馆,统筹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基地。

3.茨淮新河历史陈列馆建设选址可在茨淮新河源头茨河铺闸枢纽附近,同步可结合茨淮新河丰富的水资源、湿地、滩涂、林带,以水土保持、饮用水源地保护为基础建设水利风景区。


建言献策